前面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
什么是退火处理,下面我们再说说热处理中的另一种工艺-淬火。
球墨铸造件作为铸铁平台需要更高的硬度,常将铸件淬火并低温回火处理。工艺是:铸件加热到860-900℃的温度,保温让原基体全部奥氏体化后再在油或熔盐中冷却实现淬火,后经250-350℃加热保温回火,原基体转换为回火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组织,原球状石墨形态不变。处理后的铸铁平台具有高的硬度及一定韧性,保留了石墨的润滑性能,耐磨性能更为改善,特别适用于各种钳工检验平台,钳工划线平台。
马氏体淬火过程中,由于铸铁平台各部位的冷却不均匀,不可避免地出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而导致零件变形。马氏体淬火后,零件的尺寸稳定性主要受以下三种不同转变的影响:碳从马氏体晶格中迁移形成ε-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分解和形成fe3c,这三种转变相互叠加。在50~120℃之间,由于ε-碳化物的沉淀析出,引起零件的体积缩小,一般零件在150℃回火后已完成这一转变,其对零件以后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在100~250℃之间,残余奥氏体分解,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将伴随着体积涨大;在200℃以上,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导致零件体积缩小。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研究表明:铸铁平板残余奥氏体在外载作用或较低的回火温度下(甚至在室温下)也发生分解,导致零件尺寸变化。因些,在实际使用中,所有的轴承零件的加火温充应高于使用温度50℃,对尺寸不乱性要求较高的零件要尽量降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并进步贮运和使用中的尺寸不乱性、精度、寿命及可靠性。
上面的讲解您是否都已经掌握了呢?可能对于里面的一些专业术语一时您还无法理解,但相信您整个淬火过程以及它的重要性已经有所以认识,我们以后还会讲到相关的知识,欢迎您继续关注!